跟踪服务是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重要环节,是培训服务“最后一公里”。各地农广校秉承“扶上马送一程”的理念,通过系统化、常态化的跟踪指导,帮助农民突破“学用脱节”的瓶颈,促进高素质农民培育提质增效。 精准服务,强化需求导向。各地农广校都建立了动态跟踪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及时捕捉学员需求。陕西通过农民教育培训App实现线上答疑;山东临沂市开发“找专家”小程序,一键解决技术难题;河南夏邑县定期电话
编者按:高素质农民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培育工作不仅要“扶上马”,更要“送一程”。近年来,全国农广校体系以跟踪服务为抓手,为农民学员搭建成长阶梯,持续巩固高素质农民培训效果,确保培育质量。本文以陕西、山东临沂、河南夏邑、贵州水城、甘肃静宁五地实践为例,探讨共性经验,挖掘地方特色,为各地农广校深化跟踪服务提供参考,敬请期待。 做好跟踪服务是抓实落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掌握高素质农
初心如炬,使命如磐,服务永远在路上。跟踪服务是确保高素质农民培育效果持续发挥、促进农业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核心是通过系统化、常态化、巩固化的跟踪服务和需求反馈,助力学员创业创新创富。近年来,临沂市持续强化责任担当,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为农服务为己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加大为农服务力度,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跟踪服务“五个平台”助力“五个落地”,全力打造富有沂蒙特色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品牌,实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夏邑分校(以下简称“夏邑县农广校”)扎根高素质农民培育领域,通过精准培育、持续跟踪服务、创新驱动等举措,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强大动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持续赋能。 一、精准培育,筑牢高素质农民成长根基 (一)深入调研,精准把握培育需求 在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前,夏邑县农广校组建专业调研团队,深入各乡镇村落,与农户面对面进行交流。通过细致了解农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重在培育和跟踪服务。 2019年至2024年,水城区累计开展高素质农民基础跟踪指导服务2950人。培训高素质农民3175人,按类型划分,培训技能服务型1833人、专业生产型970人、经营管理型372人。按专业划分,覆盖全区红心猕猴桃、初好刺梨、水城春茶叶、水城黑山羊、肉牛、粮油等农业产业,其中培训水果种植576人、刺梨管护169人、家禽家畜养殖211人、茶叶管护11
甘肃省静宁县农广校为充分发挥高素质农民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以学员为中心、分层分类培养,结合苹果产业现状,通过构建“系统培育-动态跟踪-进阶提升-引领示范”的培优体系,对优秀学员有计划地跟踪培养,深入乡镇村社、田间地头引领示范带动当地果农,逐渐形成“人人学技能提素养”的好风气。 一、系统培育 (一)听课记录巩固理论根基。教师精心制作学员听课记录,内容覆盖教学过程记录、教学评价以及学员个人想法,促
乡村振兴离不开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人才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农民现代化。如果要让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成色十足,就必须补齐农民现代化这块短板。如何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把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必须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但是,农民教育培训供给与当今农民旺盛需求不相匹配,农民教育培训公益性机构弱化、主体力量分化、管理机制虚化等问题依然突出。针对这一现状,应当采取更为有力的措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以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为抓手,以满足农业从业人员需求为核心,以促进产业兴旺为目标,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培训,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4.7万人,培育了一批高素质农民,为通州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一、通州区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 (一)开展专题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通州区结合农时季节,围绕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进村入户,开展粮食种植、果蔬栽培、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5年1月19日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于2月11日发布758项新修订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提升涉农职业教育水平提出具体要求。农民中职教育是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广校是农民职业教育的主体力量,应遵循中央指示,抓住改革机遇,办好农民中职教育。2月16—20日,中央农广校深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现代农民不可或缺的“新农具”,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国农村地区的智能手机普及率达75%以上,农民不仅能够通过手机获取丰富的农业信息,还能利用远程操控、直播带货、短视频拍摄等,解放劳动力,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经济效益等。在积极推动农民用好手机“新农具”干好“新农活”方面,青岛市做了深入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笔者在深入一线开展调研的基础上,
守护绿水青山,巧用农药之道。茶树种植中如何科学使用农药?笔者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四方面来介绍。 一、教学分析 说课内容选自教材《茶树病虫害与绿色防控技术》,是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新形态活页式教材,更符合茶农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需求。依据国家专业标准、行业标准、岗位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茶树科学用药技术课程内容重点从认识农药、配制农药、使用农药等三方面开展
大型旋耕机阡陌驰骋、水稻育秧播种机轰鸣作响、起垄覆膜一体机来回穿梭……“只闻机器声,不见农人影”将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新业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无人农场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等关键技术,是一种将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高度融合的全新生产模式,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的集中
胡椒是胡椒科胡椒属的一种热带藤本植物,广泛用于日常饮食和医药等领域,被誉为“香料之王”。海南是我国胡椒的主产区,现有种植面积3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海口、文昌、琼海等琼北地区,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是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金字招牌”之一。 胡椒不仅是海南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高效种植模式成为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此,提升当地农民胡椒种植技术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农广校创新开展乡村职业经理人能力提升、农村电商和“千社带万户”三个专题培训班,在资金分配使用、培训对象遴选、课程内容设计、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探索创新。 培训资金统筹用。2023年,烟台市农广校在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中被评为优秀,获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奖励。如果将资金平均分配至15个县市区,或投向现有班次,都难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培训实际效果,烟台市
昆明市寻甸县云南泵龙马铃薯种植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7月,是一家集马铃薯产购销和育种推广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生产的“泵龙”马铃薯,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和中国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并于2023年12月挂牌成立农民田间学校。 近年来,泵龙马铃薯农民田间学校不断做强做优马铃薯产业,积极践行联农带农育农理念,有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坚持科研创新,强化辐射带动 泵龙马铃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作为四季中最后开放的鲜花,自古以来便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在浙江丰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岛公司”)的菊花种植基地里,白中菊、黄中菊、乒乓菊、多头菊、牡丹菊等百余种菊花打破了节令壁垒,或平展舒放、或抱合卷曲地在四季绽放。 领跑切花菊产业未来 成立于1993年的丰岛控股集团在调整企业发展方向、拓展产业经营范围的过程中,创始人徐孝方敏锐地发现,日本的菊花品
近年来,新疆昭苏县作为我国重要的蜜源地之一,其生产的蜂蜜以丰富的营养和纯正的口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对于昭苏县洪纳海乡泽农蜂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毛力德来说,养蜂是他的甜蜜事业,在经过不断的摸索学习后,他终于尝到了蜜蜂养殖的“甜头”。 大学毕业后,毛力德应聘去了昭苏县当地的一家酒厂工作。当同学们的实习工资只有2000元左右的时候,毛力德的实习工资便达5000元。在酒厂工作时,他发现酒酿造完成后,
“赤参色合丙丁奇,独入心家听指挥。”走进山东省文登区大德兴家庭农场,一连串的成果让人目不暇接:“一种降低丹参连作障碍的种植方法”发明专利、“一种丹参根段种植的种根切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发明专利、“一种丹参种植一体机”实用新型专利、《丹参根段大田扦插种植技术规程》团体标准……截至目前,农场共获得20余项与丹参相关的技术成果,多项成果成为行业标杆。 科技强“芯” 丹参作为常用大宗药材,是山东省威海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国农民体育协会是集教育培训、科技推广、科学普及、信息传播和农民体育运动指导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培训机构。 办公地点位于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农广大厦,毗邻东三环,地铁、公交车站环绕周边,交通便利。大厦现有两个100平方米演播室、三个200平方米演播室和一个800平方米演播室。其中100平方米实景和虚拟演播室均配备三讯道索尼2580数字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