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更是国家法律法规层面业已承认并予以支持的保护和传承措施之一,特别是在现今媒介环境中,非遗的新媒体传播既是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又是国家、社会和学界不得不着手的社会课题。该文从非遗研究的宏观视角出发,以时序划分非遗传播不同研究阶段并予以归纳分析,继而聚焦于非遗新媒体传播,分析当下“出圈”的非遗短视频的研究现状,以整体呈现
[摘 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既是破解生态高地与经济洼地重叠并存难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总抓手。本文以南岭民族走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19个典型案例为范本,利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开放式编码分析,发现南岭民族走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生态资源综合效益低、生态产品产业链不完整、生态资源难以变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体系不完善四大制约因素。通过主轴编码
[摘 要]农村人居环境满意度是评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使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运用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十个省(自治区)农村人居环境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对于饮水安全与生活垃圾处理等两方面的环境治理成效感知可显著正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满意度,且生活垃圾治理成效感知相较于饮水安全治理成效感知在预测农户对农村人居环境满意度方面具有更强的显著性;农
[摘 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肩负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使命。文章基于IAD-SES框架,分析福建省永安市W村股份合作经营制度实践案例,比较了2019年集体林股份合作社刚成立和2024年该制度基本建成这两个时点的资源、治理、行动者三个方面及其互动和效果的情况。研究发现,该村构建集体林股份合作经营制度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提高森林资源经营规模和效率、稳定明晰林权各要素以提升集体林治理水平,以及让林农充分参
[摘 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地区高校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担当。民族地区高校是连接多民族、多文化的桥梁,是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沿阵地和理论高地。文章以广西8所高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民族地区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成效与不足。调研显示,受访的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已取得一定成绩,如课程教学逐渐融入、班级及校园活动逐步展开、校
[摘 要]西南地区多民族在共同姓氏基础上编修的《杨再思氏族通志》,是展现各民族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典型文本。主要表现为包括中华民族历史起源认同、中华民族历史进程认同、中华民族历史事件认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认同;包括中华民族政治交往认同、经济交流认同、血脉交融认同的中华民族交融认同;包括家国同构理念认同、孝悌忠信精神认同、耕读勤俭文化认同的中华民族价值认同。西南地区各民族杨氏族人共同编修通谱,跨越民族界限,
[摘 要]迈入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对法治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法治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以来的重要工作,法律硕士专业化职业化的培养方向、应用性的培养要求决定了其在法治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法学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在新形势下,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硕士的培养出现了一些痛点和难点亟待解决。法律硕士培养的目标定位是“专门型、应用型”“专门型、复合型”人才,但在具体的培养工作中,
[摘 要]伴随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和我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形成了对多层次、多类型法治人才的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西北地区作为连接中亚的重要通道,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且其发展潜力巨大。西北地区法治人才的培养是有效应对影响边疆安全和资源安全等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法治人才培养,不仅适应目前国际形势变化要求,为国家法治建设提供坚实保障,还能够推动法治人才自身素质提升。当
[摘 要]基于政策工具分类理论和学科生态理论,通过量化分析33所“双一流”高校的学科交叉融合政策文本,发现“双一流”高校是以命令型工具为主导、以自上而下的资源配置和权威规制为手段的“外部驱动型”的政策结构;在绩效主义逻辑下,学科交叉融合政策更关注易量化的跨学科人才培养与科研原始创新主题,对服务国家与社会、提升国际竞争力等主题重视不足;政策工具与政策主题存在结构错位,制约了学科交叉融合的整体效能。以
[摘 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新时代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亦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在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有必要深入探讨数字技术应用之于公众参与机制运行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其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数字政府基础建设保障了公众知情权利,拓宽了公众参与渠道,最大程度地提升了行政决策民主化水平。另一方面,消极影响则体现为数字技术鸿沟限缩了公众参与的平等机会,公共数
[摘 要]教育督导协同问责机制是教育治理现代化转型的一个议题。随着教育督导制度的法治化进程不断推进,教育督导从“柔性监督”向“刚性追责”转型的步伐显著加快。虽然各地积极探索并依据本地实际情况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协同问责机制,但仍存在问责主体繁复、问责方式繁芜、问责程序繁缛等问题,导致“制度理想化”与“执行低效化”的实践悖论。通过整合权责、制度、技术与法治要素,文章提出建立多方联动的协同机制,推动教育督
[摘 要] 舜象故事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孝亲题材故事,较早见于《尚书·尧典》中,至《史记·五帝本纪》舜象故事的人物背景、主要情节基本成型,并被改编成《舜子变》等民间通俗文学,还被收录进“二十四孝”故事,得以广泛流传。舜象故事流行至壮族地区后,被当地群众改编成《继母狠心》《唱舜儿》《舜儿记》等民间故事、唱本。非独普通民众如此,一些壮族仪式专家亦将舜象故事改编成用方块壮字书写的麽经,在这些麽经故事中,“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