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成都市青羊区文物管理所以书画藏品为特色,收藏大量清代书画,是研究清代社会文化、审美倾向及书画艺术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其中晚清画家章勤生作品多达13幅,在馆藏书画家中显得尤为突出。文章通过对章勤生作品进行赏析,希望让更多人认识他,了解其书画特点与独特魅力。 关键词:晚清;章勤生;青羊区;书画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07.001
摘 要:文章阐述了黄宾虹故居的陈列结构、建成由来,探讨了潭渡黄氏的迁徙过程以及两块孝子碑的艺术文物价值,便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利用黄宾虹故居。 关键词:黄宾虹;虹庐;石芝阁;孝子碑;保护利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07.002 1 黄宾虹与潭渡 黄宾虹(1865—1955),字朴存,原籍安徽歙县,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学者,山水
摘 要: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藏有隋《龙藏寺碑》拓本一册,该本是清康乾间原石拓本,拓印精良,纸墨上乘,且保存完好。上有魏锡曾题签,经王澍、钱樾等名家过眼,并有陈其锟、刘家立、谢国桢的题跋,流传有序。文章对该拓本进行赏鉴。 关键词:《龙藏寺碑》;拓本;题跋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07.003 龙藏寺碑是一方隋代碑刻,现存河北正定隆
摘 要:文章以烟台市博物馆馆藏四件元代民窑碗盘类瓷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器物的造型、釉色、纹饰等方面进行详细赏析,深入探讨了元代龙泉窑和钧窑青瓷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这些瓷器不仅反映了元代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审美取向,是元代技术进步和多元文化融合的重要见证。 关键词:元代青瓷;龙泉窑;钧窑;民窑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
摘 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目前发现的古塔共有18座,分属于风水塔、佛塔、字库塔、义塔、祖庙塔等。它们分布于恩施、利川、建始、咸丰、宣恩等县市(另外清代《巴东县志》中也记有古塔),除几座古塔建设年代不详外,其余古塔皆建于清代。主要为石塔,也有砖石结构塔,全为仿楼阁式塔。这些古塔体现出了古人的建筑智慧和水平,也体现出了他们的审美倾向、宗教观念、道德意识和人文追求。 关键词:恩施;古塔;砖石结构;仿
摘 要: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古籍文献资源丰富,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自其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古籍文献类藏品的保护工作,尤其是近年来博物馆的古籍保护与传承利用事业取得了空前的成绩,在古籍的整理存藏、保护修复、展览利用、社教活动等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努力探索出了古籍活化的新思路。为新时期如何做好博物馆古籍类藏品保护与利用、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以及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 要:自2017年启动首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以来,名录体量快速扩张,覆盖省份从最初的7个扩展至全国大部分地区,第五批名单填补了内蒙古、广西等地的空白。我国工业遗产早期注重数量和覆盖范围,第五批开始强调“优中选优”,聚焦行业里程碑项目,突显创新性和独特性,如装备制造、能源类项目占比显著提升。目前各地也积极开展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的政策支持及资金保障工作,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已制定具体保护政策,并与
摘 要:雄安新区是河北省管辖的国家级新区,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历经了源远流长的历史变迁,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以及城市化程度的加深,如何保护与传承珍贵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成为了当前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当前环境之下,除了传统的保护手段外,电影、电视剧、短视频等形式的影像作为时代的产物,可以作为雄安新区的区域形象和文化的传播载体,更好地宣传和保护雄安新区当地的历史资源。
摘 要:文章对《吴让之行书屏》进行保护修复,不仅为这类文物的精细修复提供了实践案例,也为同类古代书画的保护修复提供了参考。研究结果强调了传统修复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在现代文物保护中结合科学方法的重要性。未来,期待更多针对古代书画保护修复的深入探讨,以期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推动书法艺术研究的进步。 关键词:文物保护;修复技术;行书屏;吴让之 DOI:10.20005/j.cnki.issn.
摘 要:长治地区唐墓众多,出土了大量的彩绘陶器,文章对长治市博物馆馆藏本地出土的一件彩绘骆驼陶俑进行了保护修复。针对该件骆驼俑的保存现状,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彩绘颜料进行了成分分析,通过X探伤对制作工艺进行了探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保护修复方案。待审批通过后,经过表面清理、加固、铁筋处理、补配等工序,对该件陶器进行了保护修复。 关键词:骆驼俑;颜料分析;保护修复
摘 要:长城是雄伟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文章以嘉峪关长城及其附属设施(如壕堑、关堡、敌台、烽火台等)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分析,系统考察了嘉峪关境内长城文化遗存的分布与保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对长城的考察与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有效保护重要遗迹,并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长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爱国精神与和平精神,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
摘 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变迁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淄川区的文物资源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保护挑战。在此背景下,文物巡护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协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淄川区文物巡护与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淄川区文物巡护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协同发展路径。 关键词:淄川区;文物巡护;文化遗产保护;系统发展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07.012
摘 要:历史人物类展览作为博物馆展览的重要类型,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和喜爱。博物馆作为连接过去和未来的载体和窗口,如何对历史人物类展览进行叙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历史学领域针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已经成效显著,但在博物馆学领域中,在一个展览中如何准确地塑造历史人物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尤其是以中国园林博物馆为代表的行业博物馆。文章借助具体的展览实践来探究园林类历史人物的准确呈现,希冀为研究历史人物类展览
摘 要:六朝博物馆作为古都南京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自成立以来,借助公益属性的展览馆际交流与跨界合作,使博物馆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触达不同人群。通过深化和拓展文化内涵的创造性转化,各类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交流展览打开了公共文化传播、教育、服务的大空间,有效提升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通过交流展览的引进和输出,六朝博物馆充分发挥文化纽带作用,宣传南京城市形象,让城市更具人文温度与吸引力。 关键词:展览
摘 要:文化传播与科学普及是博物馆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如何吸引观众的兴趣是博物馆人一直努力的方向。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给博物馆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为博物馆突破传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文章立足于探究数字化时代我国博物馆发展的进程,讨论了线上展览、数字化藏品以及数字博物馆给传统博物馆展览模式带来的冲击与改变,重点分析了它们的优势。着重阐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以及混合现实的技术的原理,并讨论了这些技术在博物馆的应
摘 要:自2008年起,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政策施行至今已有17年,以往博物馆多以常设展览、联合办展、交流展等免费展览为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自信的日益增强,观众对展览题材、陈列效果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于是集独特题材、精美的陈列设计和成熟的市场营销于一身的商业展览也就应运而生。商业展览利用的是博物馆的临时展厅,在基础硬件配备方面和安全管理方面均是较为薄弱的,因此在方案设计、
摘 要:文章以安徽名人馆为例,结合当前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文创开发趋势,系统分析了安徽名人馆文创开发现状。文章指出安徽名人馆文创开发存在文化与流量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地区发展水平不平衡、研发资金不足、专业设计人员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如何将文化底蕴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突破传统的营销模式,开辟文创产品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提升安徽名人馆文创产品的市场活力和传播力,从而更好地促进文化的
摘 要:文章通过长治地区五座革命纪念馆的调查走访,发现区域性纪念馆在展陈设计、宣教工作等方面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试图通过红色旅游、“非遗+”、社区参与等方式,为长治市革命类纪念馆的发展寻求新的路径,推动纪念馆建设升级,为区域性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以期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 关键词:革命纪念馆;长治市;新时代;博物馆;红色文化 DOI:10.20005/j.cnki.issn.1674
摘 要:城市博物馆担负着收藏、研究和展示城市社会记忆载体的使命,并为城市记忆的塑造和延续发挥其独特作用。然而,这种使命仍未成为国内城市博物馆之间的一种共识。对此,借助记忆理论重新审视当下的城市博物馆实践,在城市记忆视角下探寻其收藏与展示之道,或为城市记忆的凝塑与城市博物馆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城市记忆;城市博物馆;收藏;展示 DOI:10.20005/j.cnki.issn.167
摘 要:2004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拉开了序幕。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记录、名录申报、档案建立工作和传承活动蓬蓬勃勃开展,一大批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抢救,无数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至今全国公布了五批国家级名录,共计2161项(含扩展项目604项),同时也陆续公布了国家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各省、市、区都相应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级名录保护体系”和“四级传承人体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增长,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日益凸显。地域文化融入博物馆社会教育课程成为新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地域文化与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地域文化在博物馆社会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课程内容设计应结合地域文化元素,丰富课程主题,教学方法创新可采用多样化手段。总结得出,地域文化融入博物馆社会教育课程能提供丰富内容、增强吸引力、传承弘扬地域文化、提高公
摘 要:每个遗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针对该遗址建立的专题性博物馆,其建筑和展览设计需深入地理解并表现遗址的场所精神,创造出一个融合展示古代文化和现代审美理念的独特空间。通过对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的外在建筑造型和内在展陈空间的分析,提出遗址博物馆是建构“物”和“人”之间的交互“叙事场”、经验“感知场”以及文化“共生场”的创造性空间,遗址博物馆的设计要将历史与现代相融合,加强技术体验的创新、原创
摘 要:文章探讨了文物数字化在博物馆教育方面的开发与利用。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文物数字化为博物馆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模式,使“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文章简要回顾了博物馆教育形势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对文物数字技术手段的介绍,以文物数字化课件开发为例,阐述了其对博物馆教育的深远影响。文章还分析了文物数字化在教育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解决策略,以促进文物数字化更好地为博物馆教育领域服务。
摘 要:新时代对博物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各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展览大幅增加,藏品利用效率亦随之增加,点交工作日益频繁。各文博单位之间一直沿用传统的纸质化点交手段,文物点交工作相对烦琐、重复性操作多、统计手段不科学,使得工作人员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不高。文物点交是整个文物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在博物馆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变化的当下,对其进行便捷高效的节能化、数字化管理以及无纸化的应用对博物馆数字化及高质量发展
摘 要:21世纪以来,文化创意产品以极其迅猛的势头进入消费市场,并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因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兵团文化吸引了大批游客,文化创意产品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成为展示兵团文化特色,传承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吸引游客的重要窗口。但是兵团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文章将讨论兵团文化创
摘 要:博物馆文创产品是新时代让历史文物“活起来”的重要举措。文章详细描写了芜湖市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探索过程以及遇到的痛点和对策措施,进一步分析阐述中小型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历程。 关键词:博物馆;文创;开发历程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07.026 当前,随着文化自信的日益增强,在博物馆热的浪潮中,文创产品成为首当其冲的热点,展现出蓬勃
摘 要:以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的“美术馆之夜”活动为具体案例。活动通过国风音乐雅集,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教育相结合,为儿童提供了沉浸式艺术体验。研究指出,美术馆的公共教育不仅丰富了艺术资源,还通过实践性、互动性的学习方式,有效提升了受众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关键词:美术馆;公共教育;儿童美育;美术馆之夜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07.02
摘 要:近两年“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中小型博物馆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文章主要对广元市博物馆研学课程设计与实践进行分析,结合中小型博物馆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课程设计、活动组织、研学导师培训等具体案例入手,展示广元市博物馆研学活动开展情况,同时总结经验与不足,对中小型博物馆研学课程开发与研学活动举办进行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中小型博物馆;研学活动;社教活动 DOI:10.20005/j.c
摘 要:革命纪念馆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英勇奋战的光辉业绩。革命纪念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实现,能够充分发挥革命纪念馆重温历史、资政育人、教化社会的作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通过分析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发展情况,探索新时代如何充分发挥革命纪念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关键词:革命纪念馆;社会教育;陈
摘 要:“博物馆实务”是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在课程设计与实践中,既注重理论讲授,又重视实践技能训练。通过“博物馆实务”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学生们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对博物馆业务理解更为深入,博物馆业务能力得到提升。实施中存在教师一些知识点讲解不到位、学生布展实践表现参差不齐、对陈列展览环节关注不够全面等问题,需要日后加以改进。 关键词:“博物馆实务”;课
摘 要:文章以云冈石窟音乐窟装饰纹样及乐伎造像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符号二分法的基本原则,分析其视觉意象及符号表征,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通过语义、语构、语用三方面进行音乐窟装饰纹样及乐伎造像的视觉符号化表现,总结文物纹样符号化创新的基本原则,为文物符号化研究发展提供了新模式。此次研究将现代艺术设计与古代文物文化巧妙结合,重点展现北魏时期民族融合的时代精神与文化交流的历史风貌,以期再度呈现北魏时期乐舞文
摘 要:藏书楼是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为14栋建筑组成的建筑群,建筑面积2717.67平方米,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是黑龙江省历史文化街区。该建筑群是齐齐哈尔地区历史悠久、文化教育特色鲜明的文物建筑,也是齐齐哈尔中心城区现存最大的清末建筑群。文章从藏书楼的基本情况、历史沿革以及文物价值等角度对其基本属性进行了阐述分析。 关键词:齐齐哈尔;藏书楼;革命文物;历史沿革;文物价值 DOI:10.2
摘 要:活态文化具有实践性和参与性。研学旅行强调实践体验和互动学习,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有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深度结合,提高学生的生活生存和实践能力,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大好河山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医药文化的活态载体,中医药博物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论文主要以浙江中医药博物馆为例,从活态文化的视角探索如何利用中医药博物馆的独特丰富资源,促进中小学生中医药博物馆研学旅行
摘 要:在国家的扶持和政策指导下,我国的考古事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各地的考古遗址公园日益成为传承历史文脉的重要阵地,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创建对传承淮河中游地区古代文明起到重要作用。2023年是文物保护工作方针过渡的关键期,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新旧方针过渡中不断完善自身,摸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模式,与兄弟单位联动,盘活区域内文化遗产资源,打造一流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蚌埠市添加一处
摘 要:人类从蒙昧到文明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历程中,墓葬是反映人类整个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兴隆洼文化是辽西地区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通过对其居室墓葬和室外墓葬两种墓葬形式进行研究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祭祀礼仪、婚姻制度和阶层分化的一些情况:通过两种墓葬形式的变化,可以发现此时祭祀场地有过较大的改变;根据聚落构成来看,当时应实行的是伙婚制的婚姻制度,并有向偶婚制变化的趋势;最
摘 要:文章旨在探讨故宫古建筑的空间布局与功能特色,通过对明清两代皇家宫殿的深入研究,揭示其在历史沿革、整体布局、空间特色及功能运用上的独特性。文章首先介绍了故宫的历史背景与整体布局,分析了中轴线与对称原则的运用及其象征意义。接着,详细阐述了故宫古建筑的空间布局特色,包括前朝后寝、左右对称的宫殿群以及庭院与廊道的空间组织。此外,文章还深入解析了故宫古建筑在政治、居住、宗教与礼仪等功能上的体现,并探
摘 要:玉壶春瓶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器物瓶式,其初始功用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思路。文章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与古代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玉壶春”的文字释义揭示其与酒文化的密切关联,并对“壶”与“瓶”进行历史溯源,试图找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证明玉壶春瓶的初始功用为酒容器。 关键词:玉壶春瓶;文字释义;功用;酒容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07.0
摘 要:文章以革命文物信息采集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革命文物信息采集的背景、现状及需求,指出现有采集手段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革命文物信息采集手段创新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探讨高精度三维扫描、遥感与无人机、增强现实(AR)与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技术创新和流程创新两个层面在革命文物信息采集中的应用,为我国文物博物领域的革命文物信息采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革命文物
摘 要:深州有着光荣的红色革命历史。抗日战争时期,深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对深州市烈士陵园、护驾迟烈士碑、王家井烈士塔、唐奉烈士碑、大流村烈士亭、榆科烈士亭等十二处被列为第一批衡水市革命文物的烈士纪念设施和另外三处烈士纪念设施进行实地核实调查整理研究,以充实深州市红色革命史料,为冀中抗日根据地调查添砖加瓦。
摘 要:在北宋的历史长河中,大观通宝不仅作为货币在经济交流中发挥作用,更以其精湛的铸造技术和独特的纹饰设计展现了当时文化艺术的成就。文章深入探讨了大观通宝的制造工艺及其纹饰的文化象征,展示了宋代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如何反映社会价值观和审美标准。通过详细分析铜钱的材质选择、模具设计及铸造流程,揭示了宋代铸币技术的先进性,并对纹饰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大观通宝;铜钱;铸造工艺;纹饰特征;宋代文化 DO
摘 要:本调研报告通过对瞿秋白纪念馆、张太雷纪念馆和恽代英纪念馆的实地调研,揭示了常州红色文化在传播形式、公众参与度和研究深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常州市民和外地游客对红色文化的认知程度,指出当前“常州三杰”知名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宣传力度仍需加强。基于调研结果,提出了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的多项发展路径。 关键词:“常州三杰”;红色文化;文化传播;发展路径;社会参与 DOI:10.20005/j.
摘 要: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至今已有十年,做好大运河文物价值阐释和保护利用的文章,传承好、保护好、活化利用好地方文物资源,有利于讲好新时代大运河故事。文章以遗产价值阐释和保护利用关系研究为切入点,在深刻阐释大运河南旺枢纽文物的资源价值的基础上,探索“文物+”的遗产保护利用路径。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价值阐释;保护利用;大运河南旺枢纽 DOI:10.20005/j.cnki.issn.1